海南网移动版

首页 > 海口 >

木棉花开,“钱” 景灿烂:昌江 “木棉经济” 绽放新活力

  3月2日,昌江黎族自治县叉河镇排岸村被暖阳笼罩,似火的木棉花肆意绽放,将整个村庄装点得如诗如画。就在这绚烂的木棉花下,村民洪美花和吴福勇老两口,在稻田边支起了售卖圣女果的小摊。“要圣女果吗?4 块钱一斤嘞!” 洪美花热情地向过往游客吆喝着,声音清脆响亮,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。

  洪美花手脚麻利,迅速为游客装袋称重,动作一气呵成;吴福勇则在一旁,专注地往果篮里补充新鲜的圣女果,眼神中满是认真。“我们每天早上七八点就出摊啦。” 吴福勇笑着说道,言语间满是对这份小生意的期待。得益于木棉花赏花季带来的大量游客,老两口每天早早出摊,收获也颇为丰厚。“平均每天能有两三百块收入,生意好的时候,一天能挣 500 块左右呢!” 吴福勇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,那是辛勤劳作后收获的喜悦。

  除了日常摆摊零售,将圣女果卖给收购方也是老两口重要的收入来源。洪美花手指向不远处的果园,自豪地对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说:“咱家种了差不多两亩地的圣女果,现在正是收获的时候,每次有人来收购,都能卖上千块钱。” 果园里,红彤彤的圣女果挂满枝头,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,那是丰收的希望。

  “微信收款 8 元”“微信收款 4 元”…… 洪美花的手机不时传来收款提示音,清脆的声音仿佛是奏响的丰收乐章。不少路过赏花的游客被这新鲜的圣女果吸引,纷纷驻足购买。“他们家的圣女果看起来色泽鲜亮,就想买点当零食,边走边吃。” 海口游客陈先生笑着说道。原来,他在各大社交平台看到众多网友推荐昌江的木棉花,趁着周末,一家三口特意前来打卡。陈先生身旁,妻子笑意盈盈,女儿头戴用木棉花精心串成的花环,宛如林间小精灵,手里还提着一袋在赏花途中捡到的木棉花。那袋鲜艳的木棉花与陈先生手中的圣女果相互映衬,红得夺目,构成了一幅独特而美好的画面。

  近年来,昌江积极围绕木棉文旅 IP,持续发力打造 “春赏木棉红” 这张亮眼的旅游名片。通过以花为媒,不仅拉长了旅游黄金周期,还让 “昌江木棉” 的品牌价值不断攀升,成功 “出圈”。随着木棉花知名度的提升,“木棉经济” 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,让当地众多居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 “旅游饭”。

  在排岸村的稻田边,除了洪美花夫妇的圣女果摊,还有不少村民摆起了各式各样的小摊,售卖椰子、木棉花茶、西瓜等特色商品。络绎不绝的游客让这些小摊的生意格外红火。村民王亚焕一边忙着给客人打包柠檬红茶,一边笑着说:“我每天上午 11 点左右出摊,最近人多,每天都能有好几百块钱收入。” 说着,他还摆了摆桌上的收款码,那满脸的喜悦藏都藏不住。在这个春天,村民们在木棉树下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经济密码,收获了满满的幸福。

  夕阳西下,余晖将木棉花染成了金红色,仿佛给整个村庄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衣。吴福勇和洪美花夫妇开始收摊,微风拂过树梢,几朵木棉花轻轻飘落,恰好落在鲜红的圣女果堆里,一时间,竟分不清究竟是花更艳丽,还是果更夺目。但对于这老两口来说,最红火的,无疑是他们此刻蒸蒸日上的生活。在这木棉花盛开的季节里,昌江的 “木棉经济” 正绽放着无限的活力,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美好与希望。

(责任编辑:小丽)
   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,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